時間:2020/08/05 閱讀數: 次
目前,市自來水公司下屬水廠的取水口均位于太湖,太湖水質安全對公司保障蘇城供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隨著氣溫的持續升高,結合水位、光照、風向、水質等要素,近兩個月的藍藻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公司第一時間根據《江蘇省太湖藍藻暴發應急預案》更新了《飲用水水源藻類突發性污染生產過程控制標準及應急方案》,通過偵測、攔截、抑制、打撈、處理5個環節,制定多級防控體系。
安排監控小組24小時不間斷地對湖內藻情進行觀察、記錄,通過氣溫、氣壓、光照、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預測藻情變化,實時調整藍藻打撈布局。監控小組利用無人機高空偵測確定藍藻水華的準確位置,進一步提高打撈作業的效率。取水泵房中原先使用的多參數便攜式檢測儀已換成在線定量檢測設備,可隨時讀取原水的pH值、濁度、溶解氧、藻密度、葉綠素a等系列指標,實時監測水源地藻情變化。
在水源地取水口從內而外設置三道攔截網,并在中心取水盆外圍設置水幕噴淋圍隔和曝氣設備,通過人造波浪阻止外圍藻類向吸水盆聚集,增加湖體水動力,抑制藍藻生長。
聯合專業保潔單位,加大打撈船只和作業人員的儲備。今年,公司添置了4艘藍藻智能清理船,并研發配備了“可移動的收集口”,幫助藍藻打撈船在無法駛入近岸點的狀況下仍能覆蓋近岸區域,全面提升藍藻打撈和處置效率。
制定并執行分級管控模式,針對不同級別的藻密度采取相應的防控標準和措施,并在水源地創新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執行責任區負責制,有效提升藍藻打撈速度和效率。
金墅港和漁洋山水源地均配備次氯酸鈉、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統,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充足、貨源順暢;自5月起對水源地原水進行35項加密檢測,各凈水廠提前完成凈水構筑物的清洗工作,根據原水水質科學調整各類藥劑投加量和工藝運行參數,加強過程水和出廠水關鍵水質指標的內控管理,確保不讓一滴不合格的自來水流入市政管網。
公司將繼續緊抓水源地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強化藍藻應急處置機制,時刻做好預案啟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全力保障蘇城飲用水安全。
生產處、胥江水廠、相城水廠、白洋灣水廠